文章摘要: 01 通證的概念、價值及通證思維 通證是一種數字資產的存在形態02 通證的分類及通證經濟體系設計重點 Token設計沒有固定規則
原標題:【Token資本論第10期】TOKENPOS王瑋:Token經濟系統設計的難點和魅力所在就是解決Token價格的終極問題
本文根據志頂科技創始人、TOKENPOS創始人王瑋做客TokenX社羣第10期「Token資本論」欄目的分享整理而成。感謝以下社羣成員的協作整理和編輯工作。
範鵬遠:遊戲改變人生,遊戲化產品設計
張瑤:身在產品圈,心在通證圈
時間:7月27日 20:00
地點:TokenX社羣各區塊微信群同步直播
精彩觀點導讀:
1、區塊鏈最大限度地擴大了數字資產的流通性,讓它能夠突破以前數字資產存在的邊界,跨邊界的流轉,這就是區塊鏈為數字資產帶來的最大的作用。
2、區塊鏈技術與通證價值並非絕對相關,價值體系本身是獨立於技術而存在的,這就是我們要談論通證設計的根本原因。對於通證設計,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它的價值體系,也就是價值的來源,這纔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3、計算類的通證與商業類通證的共同的特點就是,誰生產它,誰就為它提供價值背書,為它提供使用及消耗的場景。商業類Token,是商業主體發放出來的,所以商業主體為它提供價值背書;計算類Token是計算體系本身為它提供使用場景,也就相當於為它提供價值背書。
4、Token經濟體系的設計重點是圍繞著如何解決Token價格上漲導致流動性變差的矛盾。如何把這個矛盾解決好,讓Token具有多重的數字資產的屬性,而且不同於以往的貨幣、股票等任何憑證,這也是Token經濟體系設計的魅力所在。
5、Token經濟體系設計就是要讓經濟環境中不同的角色獲得和支出Token的途徑不同,如何平衡這兩者的設計是整個經濟體系設計的核心。與此配套的就是價值的基礎權利來源和投資者收益都要設計好,這些要素之間往往都會存在著比較複雜的關係和矛盾。
01
通證的概念、價值及通證思維
通證是一種數字資產的存在形態,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憑證,或者可流通的加密權益證明。我們把通證拆解來看,包含幾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流通,也就是「通」這個字。客觀地說,數字資產或者通證如果沒有流通性,沒有流動性,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並沒有什麼特殊存在的價值。
流通性是數字資產的最重要特徵。自從有了區塊鏈,這種全新的存在於區塊鏈之上的數字資產就給了我們很多的想象力,在現實社會生產生活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因就是區塊鏈的這種存在形態讓數字資產的流通性大大增加,讓它能夠突破以前數字資產存在的邊界去進行跨邊界的流轉,這就是區塊鏈為數字資產帶來的最大價值。
數字資產的流通性是由「證」和「值」來保證的。首先是「證」,因為數字資產是一串數字,它要做到流通就必須自證其存在,保證可識別,防止篡改,這都是我們所說的區塊鏈帶來的根本特徵。也就是說,區塊鏈能夠證明數字資產的真實性和客觀存在性,所以它保證了數字資產的大範圍流通。
光有「證」這種「技術共識」還是不夠的,舉一個比特幣的分叉系統的例子,它的演算法可以跟比特幣完全一樣,那麼,為什麼不是每一個分叉的比特幣的價格都跟比特幣完全一樣?為什麼有些分叉的比特幣價格甚至歸零?這背後更深刻的原因就是數字資產的價值仍然要符合價值的客觀規律,並不由演算法完全決定。
價值是一個脫離於技術單獨存在的維度,它實際上由「社會共識」(社群共識/人的共同認知)來決定,是共識機制讓比特幣產生這樣的價值。從這一點來說,區塊鏈與價值嚴格意義上並非絕對相關,而是有間接關聯,因為區塊鏈保證了它的真實性和流通性,使它的價值在更大範圍內獲得認可甚至放大,但價值體系本身是獨立於技術而存在的。
這就是我們要談論通證的設計或者通證經濟的一個根本原因,否則,我們只用講區塊鏈技術了。對於通證經濟的設計,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它的價值體系,也就是價值的來源,這纔是我們最重要關心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通證分為兩個大類:商業類通證和技術類通證。首先講商業類通證。商業類通證是由公司、社群或經濟體等商業主體發行的通證,它的價值背書來自於這個商業主體,它可以在一個商業體或社群內支付使用,它是某種權利或將來收益分配的證明。
舉最簡單的支付的例子,假設某個商業主體發行通證,將來可以以某種優惠價格在這個商業主體購買商品或服務,這種價值背書就是一種承諾。如果承諾者——也就是這個商業主體——違背了承諾,通證的價值立刻大打折扣,甚至歸零,因為它的價值沒有了。所以,我們說通證經濟會帶來社會變革,是因為其更強調了社會或社群的價值背書作為基礎。如果這個社群不能繼續按照它的承諾來提供服務保障,這可能意味著整個經濟體的解體。也就是說,只有一個社群的所有生態參與者來共同促進、保證通證的價值,才能夠形成通證的經濟體系,希望持有通證獲得投票權或話語權的前提是整個社群為它做背書。
所以,歸根結底,不管商業類通證的存在形式是區塊鏈或非區塊鏈,不管它發行的方式是消費、挖礦還是任何其它的POC(Proof of Contribution,貢獻挖礦)模式,它背後的價值邏輯是這個商業主體或商業生態環境所制定的規則帶來的價值,這個規則可以是購買產品與服務、享受特定權利或獲取的特定收益,當這個規則不存在的時候,通證的價值也就不存在。
這就是商業類通證的特點,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大部分的通證專案都屬於商業類通證。因為商業有背後客觀的價值邏輯,所以通證如何設計得更好、如何與區塊鏈的特性進行更好的結合,這是對我們設計通證經濟最具挑戰的地方,這裏面取決於很多因素。
計算類通證與商業類通證的核心區別就在於它的產生方式不同,因此它的價值來源也不同。比如,以太坊執行Gas的消耗,Gas用ETH定價,而ETH可以挖礦;EOS的增量發行通過超級節點獎勵方式,是DPOS的模式,它對應的服務是CPU、頻寬、儲存等租用裝置的消耗;現在還沒有完全釋出的FileCoin提出了時空證明的概念,它本質上是儲存和網路消耗。
計算類通證是由純演算法產生的,沒有任何一個商業主體可以為它提供用途方面的信用背書。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商業主體能夠對以太坊進行承諾,保證一個ETH能夠兌換他的一個商品嗎?邏輯上講是不行的,因為商業主體所提供的產品,是在現實世界中付出法幣成本創造的,因此以太坊的與法幣的對價,決定了這種兌換是否能成立。所以,ETH的價值不可能由任何商業主體承諾產生,而是先有了在二級市場的價格,纔會有商業主體接受他進行商品或者服務的兌換。
所以,無論是以太坊還是EOS,它們的Token能夠無條件,或者說不依賴於與法幣的兌換而使用的場景只有一個,就是它們體系內的計算。以太坊用ETH可以買Gas,Gas用於執行智慧合約,EOS只能在它的體系內抵押用來購買CPU、頻寬和儲存。
總體上講,計算類的通證與商業類通證的共同的特點就是,誰生產它,誰就為它提供價值背書,為它提供使用/消耗的場景。商業類Token,是商業主體發行出來的,所以商業主體為它提供價值背書;計算類Token是演算法體系產生,並且自身為它提供使用場景,也就相當於為它提供價值背書。
在這個基礎上多說兩句:大家一定不要以為比特幣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計算類通證的一個型別,比特幣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嚴格意義上說它不屬於計算類。因為比特幣的網路是不給你提供任何產品與服務的,連計算類的產品與服務都沒有。
比特幣的網路只有在比特幣轉賬的場景下可以消耗比特幣,但是比特幣轉賬並不是比特幣系統給你提供的服務,而是因為大家對比特幣有需求才會存在。所以比特幣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意味著它的價格形成機制跟以太坊和EOS都不一樣,其實恰恰這個特點才決定了他目前的價值,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大家可以深入思考。
02
通證的分類及通證經濟體系設計重點
Token設計沒有固定規則,沒有規定必須哪幾種類型,或者哪幾種類型的組合最好,一切取決於經濟活動本身的特性以及生態環境中有哪些角色。
總體上說,按照價值來源,Token可以分為四類:價值型、權利型、收益型、計算型,這四大類的模式客觀說各自的性質差異是比較大的。
1
價值型
價值型Token可以作為儲值和消費的支付手段。最典型的用途是做內部積分、儲值卡、門票、兌換券。傳統金融行業也可以把相關的支票、票據發行到區塊鏈上,這一類Token稱之為價值型Token,它的價值是固定的,不會變動。
價值型Token的特點很簡單,它是日常使用、流通、消費以及轉讓的一種憑證,它的價值固定,一般只能在應用場景中做消耗使用,沒有投資價值。當然這並不代表沒有意義,比如數字貨幣領域流行的USDT,雖然就是美元的等值符號,但是由於能有超強的流動性,因此比法幣更適合於在數字貨幣領域內流通。
2
權利型
權利型Token跟價值型不同,它在不同時刻對應的金額不固定,但是它所對應的某種權利是固定的。最典型是優惠卡,每次消費打八折,每次消費帶來的收益不同,沒有固定金額,但沒有優惠卡就無法獲得這個收益,其實一種門檻,這往往是商家繫結客戶、增加客戶黏性的手段。
3
收益型
收益型Token本質上是一種權益,類似於股票、債券、ABS,最容易成為投資標的。比如FT(FCoin Token)是典型的收益型Token,長得很像股票,不過不能算標準股票,是一種新形態的收益權。但不管怎麼說,FT非常明確是收益型的,未來它的價值會有變化,變化的多少取決於它能給你帶來多少收益。
前面這三種類型,實際上就是商業類Token的三種類型,根據其價值特點來區分。
4
計算型
計算型Token,上面已經介紹過了,其最核心的特性是它是由計算產生。由計算產生的Token與前三類Token模型不通,它不是由某一方發行的。這種Token必然有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景或者使用方式,因為它的產生跟前面幾種Token的屬性都不一樣。
凡是做過Token設計的人最初一定會碰到的一個問題:大家以前認為,隨著Token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價格也會越來越上漲。對於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我們會問,你的Token價格一漲,大家就不願意用了,因為等著它升值。如果大家不願意,這個生態環境裡就沒有Token的流轉,就會死掉,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這其實就是Token價格的終極問題,也就是價格上漲與流通意願之間的矛盾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這兩者的矛盾?隨著大家對Token的認知越來越明確,這個矛盾也有很多種的解決辦法。最典型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雙Token模型,一個Token是穩定的,用於支付,另一個Token是權益或者權利,這兩者之間有沒有兌換關係、如何兌換都可以設計。此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手段。
總體上來說,Token經濟體系的設計重點是圍繞著如何解決這兩者的矛盾進行。因為Token的特殊性,它允許你做任何的設計,所以纔會帶來這個矛盾。如何既把這個矛盾解決好,又能夠讓Token具有多重的數字資產的屬性,而且不同於以往的貨幣、股票等任何憑證,這也是Token經濟體系設計的魅力所在。因此,Token價格的終極問題也是Token體系設計裡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03
交易所平臺幣案例分析及通證經濟設計步驟
舉一些交易所平臺幣的例子,最典型的是幣安幣BNB提出來的可以在交易所抵扣手續費的規則,而且還是按照持有量遞進的優惠模式來抵扣手續費。同時,它又承諾每季度以20%的利潤來回購,直到剩餘一億個。
BNB是一種典型的多種屬性組合Token,它包含了前面所說的價值類、權利類和權益類三種屬性。因為它是個單一Token,一定會包括多種屬性。
首先來說價值屬性。BNB能夠抵扣手續費,而且是按照它當時的價格低扣手續費,很顯然這就是用它的價格來實現它類似於貨幣的屬性。
第二個是權利屬性。幣安的規則是持有BNB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你的手續費本身也會下降,這意味著它是一種權利,並不直接跟它的價格相關,是一種定性的權利。只要你有很多的幣,那麼你的手續費就會打折,這就是我們說的權利類的典型特徵,就是它的作用不直接體現為價格。
第三個就是收益屬性,在這裏體現為回購。我們大家都知道股票要回購,回購也是股票價值保證的一種特徵。所以其實回購就是為意味著未來你持有幣的價值的收益是有保障的,所以它實際上是分配給你收益的一種權利。
那麼問題來了,Token價格的終極矛盾在BNB上面就有體現,因為它把這三類屬性混合在一起設計——BNB如果漲價了,那麼我現在用來抵扣手續費其實也是虧的,我應該留著它將來升值,再把它賣掉賺的錢應該比我現在抵扣手續費多,因為我抵扣的手續費是按今天的價格。
這樣設計就會遇到這個問題,不會有人去用BNB抵扣手續費,那麼抵扣手續費功能設計就沒意義了?其實並非這麼絕對,這種矛盾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接受或者完全不可以調和的。舉例而言,你最近集中投資數字貨幣或者頻繁的做交易做高頻,那你手續費就會很多,那在目前這個階段,如果BNB能夠給你抵扣很多手續費,意味著你少交了一半的手續費。而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你的這個高頻的操作少了,那相對而言整個抵扣的手續費未來BNB本身升值能夠為你帶來的利潤,這兩者相比,意味著有可能是今天你省掉了更多的錢。尤其是未來BNB的漲跌並不確定的情況下,更有可能促使大家用它抵扣手續費。
因此,從實踐者的角度來講,現在的Token越來越多地會變成一種流量的工具、收益分享的工具和價值觀認同的工具,也就是社群經營的一種工具。讓社群擁有Token並且給他們帶來不管是今天的收益還是未來的收益,這其實是Token很重要的一種用途。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推出一種Token要比推出兩種或者三種Token在認知成本低得多,大家都會更清楚地認知到Token帶來的流量的作用、價值認同的作用、收益分享的作用。因此,有時候我們選擇發行單一Token往往也是有意而為之。當然,現在大家做的越來越多的方式是會發行多種Token,或者說把一種Token單一化,這就需要你自己要去選擇。
再說說FCoin的「交易即挖礦」。交易即挖礦其實是FT的一種發行方式,FCoin只是在這上面做了變革:把以前ICO裏面天使、私募、公募這樣的模型變成了通過交易返還手續費的模型實現FT的發行,相比整個通證設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從這裏沒有看到FT的使用方式和權利來源。因此也證明了一點,就是FT在剛開始推出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收益模式:基於持有量來發放手續費收益,所以它是一種典型的收益型Token。後來,隨著FT的發展,經常會發一些公告提到說持有多少FT可以做什麼多少事情,或者持有多少FT可以擁有什麼資格。這說明FT已經發展出了新的屬性,就是權利屬性。目前FT還不包含第一種屬性也就是用於支付消費的價值屬性,沒有像幣安那樣用來抵扣手續費,或者能夠用來支付FT實現怎樣的消費。
因此,我們看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FCoin的Token模型是在進化的,一開始是單純的收益模型,後來又有了權利模型,也許未來還會有支付模型。這裏我們應該提出來就是大家要主動地去考慮你的Token設計的進化模式,而不是一開始求大求全,把所有的東西都設計得完美無缺,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此外,有人說FCoin是「資金盤」,我個人認為它是「長得比較像資金盤、但又不是資金盤的一種模式」。FCoin並沒有向你收取更多的手續費,它的手續費還是千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二,跟其他交易所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它並不是資金盤。如果FCoin的手續費是百分之二、百分之五、百分之十這樣的模式,然後它再把剛纔說的那些規則加進去,那就是比較典型的資金盤了。因為資金盤的特點首先就是要以一個不合理的價格把資金吸引進入,然後再用後來人的價格補貼前面,而如果一開始的價格是合理的,那其實是沒有資金盤的概念。
因此FCoin本質上就是一種打折促銷、補貼優惠,只不過它的模型比較創新,大家以前可能沒有見過,就覺得好新奇。其實這沒有那麼奇特,就像我們以前滴滴打車、美團外賣這些公司一開始也都是補貼的,後來慢慢不補貼了,本質就是類似這麼一個模型。這就是為什麼後來隨著補貼量減小,慢慢吸引力就不大了,因為補貼模式下,使用者是沒有什麼忠誠度的,FCoin並沒逃脫這個輪迴。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個模式其實大家慢慢地可以理解和接受了。
通證經濟設計實踐一般分為這麼幾個步驟:
首先,我們要把生態體系內的角色做分類,包括產品供應商、消費者、還有投資人、尤其是財務投資人。還需要把生態角色獲得的收益做好保證,需要考慮好上交易所意味著什麼、是不是應該上去交易等。
其次,價值類、權利類、權益類通證或者這幾種型別通證的組合是我們設計的時候最主要的考慮點。之所以這四類通證裡我們只包含了三個,是因為如果是一個商業類的專案而不是純技術類的專案的話,嚴格意義上說是不會有計算類通證的。強行引入計算類通證意味著你的商業模式肯定會有漏洞,因為計算來源產生的東西會在你的體系內能夠擁有權利、能夠支付或者能夠獲得收益,這對於整個模型是會有影響的。當然有一種模型,表面上是計算類的通證,但本質上還是按照整個經濟體系的體量執行而創造出來的一種Token,這是可以的,這是我們目前比較前沿的一種設計方式。
第三,Token經濟體系設計要讓經濟環境中不同的角色獲得和支出Token的途徑不同,如何平衡這兩者的設計是整個經濟體系設計的核心。與此配套的就是價值的基礎權利來源和投資者收益都要設計好,這些要素之間往往都會存在矛盾。
04
通證寶專案的設計思路及實踐
最後介紹一下我們的通證寶產品,英文名叫TOKENPOS,這是我很早以前起的名字,本質上它就是一個數字資產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我們的數字資產Token需要去發行、流轉、使用,需要為它提供應用場景或抵押,需要把原有的數字資產上鍊,通證寶就為這些功能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手段和支撐,它是一個幫助大家實現原有應用場景和生態體系通證化的平臺。
這個平臺主要有四大功能。第一個功能是管理,最主要的就是Token發行,讓數字資產迅速Token化、一鍵式發行。另外,我們還支援多種發行方式,比如交易即挖礦的發行方式,可幫助電商平臺、技術平臺實現這種流行的交易挖礦發行方式。我們還支援雙重Token發行方式,價值型Token用於支付,權利類、收益類Token用於保障權益或未來收益。
此外,我們也可實現Token的流轉,包括Token的使用、消費、轉讓、混合支付、投票等最基本的場景。我們根據餘額進行分配的方式來驗證抵押、保證投資收益等應用場景,我們把地址餘額驗證抽象化、功能化放在這個平臺裡,幫助使用者實現這方面的功能需求。
第二大功能是營銷功能。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營銷工具就是發Token紅包,類似於微信紅包,我們做的效果相對不錯;另外,我們還有一個支援Token發放、使用、消費的小型電商平臺,可幫助客戶實現買商品送Token這樣的交易即挖礦模式,也可實現使用者帶使用者的二級分銷。
我們還提供對根據使用者持有Token數量來分配收益的這個模型的系統化功能支援,幫助客戶從手工化記賬中解脫出來。
我們提供了一整套API來幫助客戶現有的網際網路應用或行業應用直接與Token模型對接,只需設定好規則、對原有應用做很小的改造、呼叫我們的API,就可以完全實現Token化設計,就可以把Token的發放、流轉、收益分配驗證無縫地對接到客戶原有的網際網路社群應用中去。
我們還有一套標準開發體系,支援SDK、API等多種形態,還支援多種語言。同時,我們的官網上還提供自助申請開通服務,你可自助完成發行Token的最基本介面填寫,再經過我們的後臺審批和運營人員的接洽之後,就可以實現Token完全開通,並且還可以對接你的應用來實現無縫的流轉。這就是我們通證寶平臺當初設計的初衷和現在實現的功能。
05
社羣問答環節
問題1:您對Token和Token經濟研究得這麼深入,您覺得設計一個成功的Token經濟體系最核心的是什麼?最難的又在哪裏?
王瑋:這個問題我覺得本身也是最難的,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實際專案分析和設計,個人感覺首先需要分析你所在的行業特點與通證模型之間是不是有很強的匹配度,或是不是有很強的需求,因為通證本質上是一種數字資產,要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然後,這個通證能夠在你的經濟體系內產生各種各樣的用途,換另一個角度來說,通證給你帶來的其實是一種生產關係的改變。
如果你的體系內沒有這種很典型的適合於創造出來的數字資產,並且通過它們的建立使用和流轉沒法對現有生產關係進行促進的話,你單純地想去把自己的生意、業務通證化,這恐怕是你成功最大的敵人。
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如果農夫山泉賣一瓶水也發行一個通證,那麼這個通證首先至少能明確的一條就是它有沒有增值的可能性,因為一瓶農夫山泉幾年前賣一塊今天還是賣一塊,並且說不定哪天降到了八毛。所以問題就來了,那麼建立這個通證的價值在什麼地方?我想如果農夫山泉真的要用通證的話,它首先要找到它體系內有什麼可數字化、變成數字資產的東西,然後再找出這個東西能夠對它原有的生產關係提供什麼樣的變革動力。
我個人的意見是完全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就是某一個經濟體系根本找不出適合於通證化的地方,大家對此也不必失望。所以,如何去看哪一個行業是否具備通證化的特性我們是有自己的判斷標準的,這就是我們最核心的能力,也是通證經濟設計的最關鍵點。
問題2:您剛纔評價了FCoin交易即挖礦模型存在的問題,那您覺得對於交易所來說,是否有更理想的Token經濟模型?如果有,會是怎樣的?
王瑋:我的感覺是這樣: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通證模型最有力的地方在於它本身就只跟數字貨幣打交道,所以不管它設計什麼樣的模型,都立刻能夠實現,因為他處理的所有資產都是數字資產,任何處理都是標準的、統一的模型。
反過來說,交易所通證經濟模型設計的一個問題就是交易所目前的生態角色太單一,使用者只有場內的買家和賣家,從平臺來說就只有交易所這一個角色。一共就這兩種角色的話,玩法太有限,最終也不過是交易手續費的分配。從這個角度來說,FCoin一次就把交易所的玩法做到極致了,最多無非就是調整這些引數,而其它交易所想仿照它的話無非也就是調引數而已。
我認為,未來交易所能設計出好的通證模型的唯一辦法就是拉進來更多的角色。現在大家也慢慢也都看到了這個趨勢,FCoin最近推出了保薦人制度,類似於其它交易所推出的超級節點,這就是一個新的角色。那麼,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再拉更多的角色參與進來?角色越多,模型就會越豐富,價值模型、權利模型和收益模型可設計的空間就會更大更靈活,這才能夠比拼出來我們設計的水平。我認為這是交易所通證模型設計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未來也一定會有更理想的模型。
問題3:此前有嘉賓做客Token資本論分享,對未來五年數字資產交易所的終局做過猜想,說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小交易所,交易所之間有更多的流動性,它們之間會產生更深度的共享。您對此觀點怎麼看?
王瑋:首先,對於這個問題我以前沒有太多的考慮過。不過現在想一下,對於交易所的終局,我認為現在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跟這個結論恰恰相反的方向。從市場經濟規律的角度來說,自由競爭產生壟斷,越自由的市場越產生強大的壟斷。由於數字資產是一個完全充分流動和自由競爭的市場,未來的交易所也最終一定會產生巨頭,會出現交易所前三名甚至前兩名。
但是,我們現在也看到另一個趨勢,就是巨頭交易所又把自己的基礎資源拿出來共享,允許大家來在上邊開放具有自己品牌和特色的、具有特定規則的交易所。我認為雖然這個趨勢剛剛出現,但不排除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可能性。
不管怎麼說,我覺得不太可能出現市場上大量存在技術體系完全無關、完全不同資產儲存位置、規則差別很大的交易所。因為這一方面違背了最基本的市場競爭的規律,另一方面,其實對於廣大的數字資產交易的群體來說也是不利的,因為它的效率會非常低,而資產的安全性有沒有保障。
所以,我覺得從這種深度共享的角度來說,像現在火幣、OKEX、FCoin推出的平臺上面開個性化交易所的模式就是能夠實現資產儲存共享的嘗試,這兩者可以算是最終殊途同歸。
問題4:對於FCoin發起的幣改,您一定已經在參與了,想請教您覺得最適合幣改的是哪些行業或者領域,或者業務模型?
王瑋:這個問題是我期待有人問的一個問題,TokenX社羣的趙大偉先生他本人也深度參與了幣改,我本人跟元道、孟巖也都是通證派的堅定支持者。但是,很不巧我並沒有參與幣改這件事情,這裏面有很多原因,也不再詳細解釋了。
回到剛纔的問題,我認為最適合「幣改」,或者適合於引入Token模型來去改變原有行業或業務模式的,應該是領域本身跟Token的模式相匹配的。Token的模式無非就是支付模型、權力模型和收益模型的改造,我認為比較適合引入Token模型的其實是一些高附加值的或偏虛擬經濟的方向。這是我的一個最基本的判斷。我個人覺得適合於引入Token模型的經濟體系到底有多少,引入之後能帶來多大的提升都是需要個案去判斷的,一窩蜂似地引入Token模型對你到底有沒有實質性的幫助,需要大家一起去探討,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我這裏可以再引申一件事。我們回到FCoin這個模式上,什麼叫交易即挖礦呢,FT相當於是FCoin體系內的一種股票或類股票的收益憑證,交易即挖礦就是你交了手續費給你返還股票。
大家可能都看過一個電影叫做《華爾街之狼》,它講的是當初貝爾福特賣粉單股(Penny Stock)一舉成名的故事。在美國,粉單股往往是從納斯達克等交易所上退下來的股票,嚴格意義上說這種股票隨便交易是違法的。但是我瞭解到,在美國普遍存在一種模式就是買產品可以送粉單股,它不構成對股票的交易,所以並不違法。
我們想想交易手續費送FT是不是跟買產品送粉單股很類似呢?所以交易即挖礦「古已有之」,太陽下沒有新鮮事。換句話說,FCoin其實就是通過這種手段把傳統交易所給「幣改」了,但是我們看到,他也仍然沒有解決使用者忠誠度的問題,停止補貼交易量就大幅下降,可見這種「幣改」不一定有多大的實質性用處,只是對「冷啟動」確實有效,與任何補貼模型類似。
因此,顯然不是任何一個企業只要搞搞「交易即挖礦」這種促銷活動就一定能發展起來,採用這種模型最後是否能給你帶來成功,一定還是跟你的企業未來能不能有良性發展是有關係的。
《Token資本論》是TokenX社羣推出的一檔區塊鏈投資分享欄目,解讀國家政策與產業趨勢,傳遞Token經濟價值投資理念和觀點。敬請期待後續分享。
免責宣告
TokenX社羣成員與Token資本論嘉賓在上述欄目中有關專案的討論,其目的純屬知識性研討交流,並非商業專案推廣,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果需要就有關專案作出具體的投資決策,請諮詢包括財務投資顧問和法律顧問等專業人士意見。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0826416.html
更多有趣新聞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