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不挨餓不運動,我瘦了10斤,還由此悟出了育兒之道




壹姐說


意外嗎?減肥和育兒居然有相通之處。其實只要有心,你還會發現更多與育兒有相通之處的事。我已經聽到很多媽媽說,本來是為了學習育兒,想不到最後把生活中的一切關係問題都理清了。你覺得誇張嗎?不妨從今天這篇文章開始,親眼見證「奇迹」吧。


壹姐: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輔導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


最近讓我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是:我瘦了。


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瘦了10斤。


起因是,5月的時候,我發現穿衣鏡里的自己越來越「穩重」、越來越慈祥了。


嗯,說得直白一些:越來越有中年婦女的氣質了。


瀟洒姐早就說了:腰圍是少女和大媽的分水嶺。


人到中年,就靠提著一口氣。


這口氣泄了,一放鬆,那就一瀉千里了。


我暗下決心:在夏天到來之前要瘦10斤。


一開始,我打算吃代餐減肥。


每天早晨可以吃一點飯,中午和晚上吃代餐,連吃三天。



那幾天餓得我呀,滿腦子想的都是吃吃吃,腿腳發軟,連上樓都沒勁了。


太痛苦了,果斷放棄。


正好家附近新開一家健身房,我辦了健身卡,狂練了十來天後,膝蓋受不了了。只好緩一緩。


靠餓不行,靠運動也不行,那該怎麼辦?



我調整了心態,把目標也調整了一下:這個夏天能瘦10斤就可以了,不著急,慢慢來。


我的策略是這樣的:


每天早上、中午正常吃,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晚上少吃或者不吃。


少吃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白米白面,多吃水果蔬菜


少吃甜點、飲料、油炸食物和垃圾食品。


還有一個重點——


不考驗自己的意志力。不要讓自己處於非常餓、非常饞的狀態。


饞了怎麼辦?


那就吃點唄,什麼烤串甜點冰淇淋,都可以吃,只不過,嘗嘗味解解饞就好。



就是這樣,我的體重以每天2兩的速度慢慢往下減。


到7月,我已經瘦了10斤了。


用一個字形容我的感覺:爽。


用一句話形容:看自己順眼多了。


重要的是,這樣的減肥方式很輕鬆,不需要動用太多的意志力。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多月來,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飲食習慣,晚上帶著一點點飢餓感睡去,身體還挺舒服的。


最重要的是,我發現,減肥和育兒有很多相通之處。


或者說,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要有心,減肥的經驗完全可以移植到育兒中,甚至生活的各個方面。


先說三點吧。



首先,是心態問題。


我在減肥上一開始就是太著急了,想著馬上要到夏天了,要趕緊瘦下來。


怎麼才能瘦得快呢?



那就是餓。不吃飯,只吃代餐。


結果餓得有氣無力,意志力崩潰。


又去健身。


在好久沒運動、身體沒有完全適應的情況下,想著要趕緊瘦,就加大了運動量。


結果不僅沒瘦,還損傷了身體。


欲速則不達。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我們總是想著儘快解決孩子的問題,最好立竿見影,永不再犯。


這樣的心態,就容易用力過猛,浮於表面,看不到問題的本質。


不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過於求快,總會付出代價的。


就像用電擊治療孩子的網癮


儘管媒體都報道了,還是有很多父母想把孩子送進去「治療」。


表面上,這方法乾脆利落,見效快,孩子聽話了,不玩遊戲了,實質上,造成的心理傷害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消除。



這個例子可能有點極端。


說個更常見的,比如打孩子——怎麼說都不聽,打一頓就好了。


打孩子的危害,父母們都知道一二,只是當急於解決問題的時候,就顧不上什麼危害了,先打聽話了再說。


任何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小養到大,好幾年積累的問題,怎麼可能幾頓打就解決了?


心態決定了我們的選擇,而選擇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想真正地解決問題,就要尊重規律,尊重孩子,不能急功近利。


慢慢來,才比較快。



其次,要想堅持下去,就要適度地「任性」,給自己的情緒和慾望留一個出口。


前幾天看咪蒙的文章,她兩個月瘦了30斤,秘訣之一就是:任性地餓。


就是嘴饞的時候,不硬扛著,不為難自己,適當地吃點。



咪蒙也吃小龍蝦,但每次只吃幾隻。


她也吃火鍋,但吃了10分鐘,就放下了筷子。


在理智和慾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允許】自己有慾望,【適當】地滿足它,而不是一味地壓制。


這也是我這次減肥成功的關鍵。


我一開始吃代餐,之所以沒堅持下來,就是對自己太苛刻了,不留一點餘地,結果很快崩潰。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很多媽媽知道吼孩子是不好的,於是拚命壓住情緒,反覆告訴自己:我不能吼孩子,否則就不是個好媽媽。


然而,單憑忍,只能忍得了一時,肯定忍不了一周。


等到實在忍不住了,爆發出來,殺傷力反而更大。


真正持久有效的方法,就是適當地調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給情緒留一個小小的出口。


比如,用平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寶貝,媽媽上了一天班,有些累,這時候特別容易發火。媽媽需要自己待一會兒,大概30分鐘,等媽媽休息好再和你玩,好嗎?



比如,我們要學會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地表達:你這樣做我很生氣,我需要冷靜一會兒。


關照自己的情緒和慾望,適度地「任性」一點,才會更有韌性,更能堅持。



第三,真正的改變是系統的改變,而非一時一事的改變。


這幾個月,我發現我的飲食習慣慢慢發生了改變。


我習慣了只吃七分飽,習慣了晚上不吃或少吃,習慣了少吃白米白面


因為這樣吃讓我的身體感覺很舒服,不知不覺中,這已經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即使因為一些場合吃得多了,調整幾天,就又恢復規律飲食了。


我發現,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整個系統的改變,這樣的改變才是持久的、深入的。


所謂系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生活方式,可以是親子關係、家庭氛圍,可以是內在的認知結構。



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具體的問題,而忽略了系統。


所以,即使某個辦法看起來有效果,卻不能持久,或者很快故態復萌,或者問題層出不窮。



舉個例子。


朋友的同事,孩子上五年級了,一天,同事一臉疲憊地對朋友說:我打算放棄他的學習了。從一年級開始陪讀,陪了五年,實在是管不了了,我還想多活幾年。


很多媽媽一看到孩子寫作業不認真、磨磨蹭蹭,就開啟了人盯人的模式——陪讀。


天天嚴防死守,大人抓狂,孩子沮喪。到了高年級,實在盯不下去了,只能放棄。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個方法沒有內化進孩子的動力系統,它始終是外在的一個手段和壓力。


就像減肥一樣,不管什麼樣的減肥方法,如果你只是把它當做一種手段來用,而不是內化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即使減肥成功,也很容易反彈。



同樣是學習這件事,讀者群里有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參考。


孩子上國小后,她在客廳貼牆打造了一個七米長、頂天立地的大書架,上面放滿了書,家人經常在一起閱讀。孩子寫作業也在客廳,這時媽媽會自己看看書,或者做點其他事情。


這樣的氛圍中,閱讀和學習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孩子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學習也不用媽媽操心。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融入系統,使系統發生改變。


真正有效的方法,本身就是目的。


最後,總結一下,在不挨餓不運動的情況下,能輕鬆地減掉10斤,我靠的是這三個關鍵詞:心態、適度、系統。


心態,決定了我們選擇哪種方法,


適度,保證了我們能夠堅持下去,


系統,讓改變真正的發生。


減肥是如此,育兒也是如此。


讓我們一起成為有型有款、有智慧的媽媽。


作者介紹


凌想,橙子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出版人,幫助千萬父母構建更好的親子關係。微信公眾號:凌想親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1030450.html

更多有趣新聞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