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訊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次,孫家棟都親自參與。一回回坐在發射場,他總還像第一次一樣,能清晰地聽見心臟怦怦跳動的聲音。
孫家棟,我國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擔任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探月工程、北鬥導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先後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等。
出生於1929年的孫家棟,年少時,便顯露出堅韌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學校勸退,但僅用一年時間就學會了熟練使用右手。21歲時,孫家棟應招入伍,隨後獲得去蘇聯學習飛機製造的機會。求學7年,他帶著 “斯大林金質獎章”,登上了歸國的列車。
1967年,孫家棟的命運來了個急轉彎。
錢學森先生親自點將,37歲的他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在要資料沒資料、要經驗沒經驗、要專家沒專家的窘境下,研製“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衛星。難到什麼程度?孫家棟說:“第一、不知道這個事怎麼幹;第二、大家都沒幹過;第三、你要幹這件事情,要用的東西沒有。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ADVERTISEMENT
但當時,國外衛星紛紛上天已成事實,時不待我,再晚就要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抱著這樣的心態,孫家棟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那一年,孫家棟41歲。“公佈了以後,我們坐車就往天安門跑,到天安門進不去了,已經人山人海了,都在慶祝。”
孫家棟說:“每次發射,沒有一個人敢說這次發射是絕對絕對成功的。投資要十個億,初期乾的時候一個型號幹十年,乾的人加起來又有十萬人,這麼大件事,最後按按鈕的時候掉鏈子了,你能受得了嗎?尤其是技術牽頭的人。”
1974年11月5日,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在升空20秒後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見沙漠裡一片火海,整個腦子一片空白,痛哭起來。”之後的三天三夜,孫家棟和同事們在滴水成冰的沙漠裡,一寸一寸地找火箭的殘骸,把所有的螺絲釘、小銅塊、小線頭一點點收集起來,查詢事故原因。最終發現是火箭控制系統內的一小段導線,在火箭發射時受到劇烈震動斷開了。“一個裂痕就牽扯到整個航天產品的成敗,這個教訓太深刻了!”就像恩師錢學森當初所做的那樣,孫家棟承擔了失敗的責任。“從此我們就狠抓質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嚴格的質量管理系統。”
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已是75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披掛上陣,挑起工程總設計師的重任。
探月工程風險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孫家棟為什麼還要接受這項充滿風險的工作,萬一失敗了,他輝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陰影。
孫家棟卻毫不猶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環繞月球的訊號傳來,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大家歡呼,擁抱,振臂慶祝。孫家棟卻默默轉身,低頭掏出手絹,老淚縱橫。
“生在中國這片熱土上,能有幸從事航天事業的發展,這種成就感確實一生都忘不了。所以有的人問我,你搞了這麼多顆衛星,你感覺哪一顆衛星最激動。我跟他們說,這很難分,每一次有它難辦的事情。” 孫家棟說。
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最後一顆星——風雲二號H星成功發射。作為風雲二號工程總設計師,89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出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發射。他說: “搞了一輩子航天,航天已經像我的‘愛好’一樣,這輩子都不會離開它了。”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0620540.html
更多有趣新聞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